大家好,我是Gary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个人的真实经历——一次与美国公司远程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岗位失之交臂的面试全过程。
是的,最终我没能拿到这份心仪的Offer。但这次经历中的点滴教训和切身感悟,我觉得非常有价值,希望能给对远程工作,尤其是海外远程机会感兴趣的朋友们一些真实的参考。
缘起:一个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机会的开启
这一切的开始,源于我上一家公司的变动。我所在的一家上市公司,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决定大幅削减研发投入,并提供了“自愿离职+补偿”的方案。看着团队被拆散,我觉得与其耗着,不如拿钱走人,主动开启下一段旅程。
就在这个节点上,一位在推特上认识的朋友,给我发来了一个公司的内部招聘JD,并帮我做了内推。这家公司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,在国内技术圈有些名气。这份JD瞬间抓住了我:
- 完全远程:这完美契合我向往的“数字游民”生活方式。
- 美国公司:我一直想寻求脱离国内职场内卷的机会。
- 英语要求友好:只要求读写,不强制听说!这对我这种口语薄弱的人来说,简直是天赐良机。
- 年龄友好:听说公司里有60、70后的工程师,这让我这个40+的人感到一丝温暖。
第一关:笔试——七天的煎熬与沉没成本
我立刻投了简历。原本想趁机复习一下大模型的底层细节,毕竟这几年我更多聚焦在应用层开发。但没想到,当天HR就联系了我,直接把我拉进了一个GitHub笔试题库,并给了我7天的完成时间。
这里我要给大家的第一个忠告是:务必在投递前就复习好核心技术,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压力非常大。
笔试题质量很高,考察的是模型微调相关的内容。我一开始想走捷径,去Hugging Face找参考,但发现高赞的实现都很粗糙。最终,我选择相信自己,老老实实从头实现。
我总结了几点笔试心得,分享给你们:
- 需求分析是王道:我反复阅读题目要求不下十遍,确保没有理解偏差。方向错了,一切白费。
- 抓住核心,先完成再完美:我先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了核心算法,确保主干通畅,再去考虑优化和边界情况。
- 重视评估与测试:题目有很多边界,逼着我设计了非常详细的评估方案和指标。
- 不赶工,要规范:7天时间自有道理。我系统地进行了框架搭建、核心实现、代码优化和可配置性增强。特别要强调的是**Commit规范和PR描述**,全部使用准确、清晰的英文,我甚至用mermaid画了模型结构图,只为让评审官看得舒服——这在海外团队是重要的加分项。
我花了四天时间提交。一小时后,HR就通知我通过,并询问第二天能否面试。我脑子一热就答应了——这是我犯的第二个错误。我应该争取更多时间来系统复习和调整状态。
第二关:面试——一场与“螺丝钉”岗位的错位交锋*
第二天我状态并不好,几乎是带病上阵。面试过程让我感觉有些“混乱”和“不顺畅”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技术考察方向。他们几乎没有深挖我的笔试题思路,也没问太多算法理论,而是反复追问简历上某些特定工具和框架的使用细节,比如MLOps工具链、AWS SageMaker、向量数据库等。
我敏锐地感觉到,他们想要的可能是一个技能聚焦、能快速上手特定环节的“螺丝钉”型工程师。而我,在以往项目中对这些工具多是“拿来就用”,没有深究细节,导致回答得不够深入。我甚至冲动地表达了“工程师不应自我设限,应从算法到落地全栈涉猎”的观点,这可能让面试官觉得我Overqualified了。
当然,也有亮点。在聊到业务时,我发现岗位是做“房产报告自动生成”,这正好撞在我的AIGC项目经验枪口上。我反过来问了很多业务细节,展现了我的专业度。在团队理念上,凭借我对远程协作的了解和实践,也顺利通过了考核。
第三关:薪资博弈——底线的坚守与事后的反思
最后是和HR谈薪资。我判断这是一家利用大模型支撑核心业务的公司,研究压力不大,适合长期稳定。所以,我希望能谈到一个接近我当前水平的薪资。
我的态度比较坚决。HR则反复强调远程工作薪资较低、国内大环境等,希望我降低期望。我只勉强松了一点口。事后复盘,我大概率就“挂”在这里了。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就在于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。为了积累海外经验和提升英语能力这个长期目标,我当时或许应该在薪资上做出更大妥协。这是我策略上的一次失误。
复盘与最终的答案
面试后等待了一个月,我才收到拒信。我厚着脸皮去追问原因,HR反馈了两点:
- 项目组对英语(尤其是听说)的要求其实很高。
- 薪资无法满足我的要求。
我自己的总结是:
- 岗位不匹配:我的能力和经历超出了这个初级算法职位的预期,无法成为那个完美的“螺丝钉”。
- 能力不匹配:我的技术能力尚可,这意味着一旦入职,我必然要深度参与会议和讨论,而我的口语能力无法支撑。
- 薪资未妥协:在远程工作的博弈中,我高估了纯现金工资的权重,低估了“入场券”的价值。
所以,我想分享给各位的最核心的结论是:英文能力,特别是听说能力,直接决定了你能接触到多少高质量的海外远程机会。
这家公司以前或许会放宽要求,但在完全的买方市场下,他们又把门槛加回来了。希望我的这次“失败”经历,能成为你们成功的垫脚石。
共勉吧,朋友们!
要想拿到心仪的远程Offer,听说读写,真的一个都不能少!
